编者按:
在全球范围内,ChatGPT的火爆迅速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那么,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技术原理呢?它是否能够取代记者的角色?对于ChatGPT未来的发展,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光明网《创新改变中国》栏目专访了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曹立宏,他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深入探讨了ChatGPT。
专家简介
曹立宏是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中传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此外,他还是教育部科技委员会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专委会委员。他致力于类脑智能和计算领域的研究。
“ChatGPT表现出色,但存在局限”
当被问及对ChatGPT使用体验时,曹立宏表示:“相比之前的版本,如GPT3,它确实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在语言生成方面,它流畅性很好,这表明现在的人工语言生成模式做得相当不错。不过,对于专业性问题,它就开始出现困难。”
他解释说:“ChatGPT采用了一种带有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机制,而且由于其聊天方式,使其变得非常受欢迎。这也是一种商业推广策略。”然而,“目前的一个限制是内容更新不是很快”,例如,如果询问最新热门电视剧,它可能无法提供准确答案,因为这涉及到AI中的“灾难性遗忘”问题,即如何让AI快速学习新信息而不影响已有的知识这一点仍然是一个挑战。
此外,曹立宏指出:“ChatGPT缺乏概念上的身体经验,这就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常识——我们通过生活环境积累起来的知识,比如重力等。而一个物体,我们不仅看到,还听见,有时候还能触摸、闻到甚至吃得到,是全方位理解。如果你看到一个黑色的苹果,你敢吃吗?你肯定会犹豫,因为一摸上去,你可能就会知道那只是个烂苹果。”实际上,“我们人类对很多东西都是具身理解,而自然语言处理中的‘理解’只依靠文本,是一种肤浅的理解。”
“记者工作不会轻易被取代”
当谈及记者的未来是否有被替代风险时,曹立宏认为:“作为记者,其核心能力在于深度理解,并提出相关问题。在这个方面,现阶段AI还远未能达到。而且,由于记者需要快速学习和适应新的情境,他们在采访过程中可以迅速了解受访者的性格等,这些都不是当前机器所能完成的事务。”
他进一步解释道:“我曾在朋友圈评论过,说‘不要把 Chat Gpt 看成 AI 就好’。这是因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确实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作为科研人员,我对此感到担忧,不太乐观,因为它对于专业的问题往往不能提供正确答案。我认为 Chat Gpt 更像是穿上了深度学习马甲的一个工具,而非真正具有专业思考能力的人”。
最后,当谈及 Chat Gpt 的未来发展时,曹立宏提出了两条路径。一是继续深化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模型;二则是尝试更接近大脑思维方式来构建算法。他警告说,如果缺乏对这些工具极限能力进行判断,那么它们将被滥用,从而产生严重后果。
(光明网林佳欣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