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BTI到Big Five:世界各地的性格分类系统简介
在心理学领域,性格测试是一种流行的工具,用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特质、行为模式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多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类性格分类系统,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伊斯贝尔(Ismelia H. Myers)和布里奇曼(Bridgman)基于卡尔·荣格(Carl Jung)的理论开发出的《神经类型指南》(Manual of the Personality Type Indicator),通常称为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此外,还有其他如英国的大五人格理论等。
MBTI概述
历史背景
MBTI是由伊斯贝尔夫人于1943年发展出来的一个性格类型模型,它基于荣格关于意识结构和个体差异的理论。这个模型旨在帮助人们理解自己与他人的交流方式,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工作团队。
性别与认知功能
根据MBTI,每个人都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四种认知功能——思维、情感、直觉和感觉;二是两种能量方向——内向或外向。在这四项能力中,每个人倾向于使用一种,并将其作为主导能力,而另一项则被视为次要能力。同时,这四项能力还可以结合来形成16个不同的心理类型,每一种都是独一无二的。
四大偏好
每种心理类型都包含四个偏好,即 extraversion (E) / introversion (I)、sensing (S) / intuition (N)、thinking (T) / feeling (F),以及 judging (J) / perceiving (P)。这些偏好决定了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模式,如他们是否喜欢独立工作还是集体合作,以及他们处理问题时是否更加注重逻辑分析还是感情共情。
应用场景
虽然MBTI并不是科学研究中广泛接受的一般性的测验,但它仍然被用于教育、职业规划以及组织管理等领域,以帮助个人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并且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效率。此外,它也成为了普遍文化中的一个流行话题,许多公司利用它来进行员工培训或者招聘过程中筛选候选人。
大五人格理论
概念介绍
大五人格模型又称为“开放性”、“责任感”、“外展”、“宜悦”及“神经质”,是一个试图描述人类基本的心理特征框架。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社会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弗洛姆(Erich Fromm)等人的工作,并且受到霍桑实验对人类动机影响深远的事实加强。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由塔瓦斯(LeRoy Tavalas),李普顿(Robert Lippitt), 和马克·罗森堡(Marc Rosenberg, Mark R. Rosenburg 等社会学家进一步完善成为现代形式的大五模型。
其中,“开放性”涉及到想象力创造力,“责任感”关乎自我控制和承诺,“外展”的定义包括领导力社交技能,“宜悦”的含义涉及到亲密关系友谊,同时也反映出一个人愿意表达情绪表达同情心程度。而“神经质”的含义则包括焦虑抑郁不安的情绪反应这一系列复杂的情绪状态。
测量方法
由于大五因素本身就非常基础,所以没有专门针对它们设计出像MBTI那样精细化的人生指南。但实际上,大多数标准化测试会通过问卷调查这种方式去评估这些因素,从而得出一个总分值表示某个特定品质上的表现水平。大部分标准化测试都会包含若干组件,例如一些可能会询问有关你生活习惯,比如你是否喜欢户外活动,有没有参加书籍俱乐部这样的内容,以此来判断你的开放度高低。
实践应用
尽管如此,大五因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如教育评价学生学习风貌,对患者进行精神疾病治疗评估甚至是在职场环境下做人才选拔决策。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信息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自己,也能帮助我们的周围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因为当我们知道某位朋友或同事属于哪些大型心理类别时,我们就能更容易预测他们可能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方案,从而调整我们的互动策略以获得最佳结果。
结语:
从上文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于探索人类心灵深层次之旅产生了不同的兴趣,他们创造出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分类系统。虽然每套系统都有其独到的观点,但它们共同努力促进了我们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理解,为建立更加协调、高效的人际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如果说我们今天能够拥有更多选择,那么未来很可能会因为新的发现而再次刷新我们的认知界限,让我们继续探索那些未知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