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里的老古董VR虚拟现实的物品前世今生

元宇宙中的“老古董”:VR技术的前世今生

自从元宇宙概念诞生以来,硬件、软件、服务、内容和生态便成为了其不断发展完善的基石。目前,元宇宙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连接主要依靠硬件,而虚拟现实(VR)头显被誉为元宇宙中硬件入口之一。尽管看似是一项新兴的技术,但VR实际上已经有着超过1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它是元宇宙赛道上的“老古董”。

今天,我们将探讨VR技术的前世今生。

1838年,由英国物理学家查尔斯·惠斯通爵士发现并确定立体图原理,这一研究促使他创造了反光立体镜。这项原理阐明了双目视觉实现机制,为后来的三维效果提供了基础。

1861年,美国医生Oliver Wendell Holmes发明了一种手持且易于生产的低成本立体镜,这种设计后来成为经典,并持续了百年。

1932年,埃德温·林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飞行模拟训练项目——林克训练器。这种设备模拟飞行动作,如俯仰、滚转和偏航,有助于飞行员进行模拟训练。在二战期间,该设备曾被用于训练超过50万名飞行员。

1935年,在林克机面世不久之后,科幻作家斯坦利·G温鲍姆在小说《皮格马利翁的眼镜》中描述了一款能够模拟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经验的虚拟现实设备。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VR头显概念雏形,并至今仍是广大VR从业者努力追求的一项技术高峰。

1956年,电影摄影师莫顿·海利格发明了名为Sensorama 的虚拟现实机器,它通过三面显示屏实现空间感,并配备3D显示、三维声效振动座椅以及气味生成器。但这款设备由于体型巨大而未能获得商业成功,只留下了一份富有远见但未能实现的事迹。

1960年代初期,一些先锋科技公司开始开发更现代化的人工环境,其中包括第一款头戴式显示器Telesphere Mask。此外,计算机图形学之父Ivan Sutherland在1968年设计了一台带有头部位置跟踪系统和姿态检测功能的地球级别数字地球仪,这可以算作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现实装置。但由於當時技術限制,這種設備非常沉重且無法獨立穿戴,因此從未走出实验室。

1984年,当Atari VR研究室前员工Jaron Lanier创办VPL公司时,他普及了Virtual Reality这个术语。而1989年的eyephone则标志着第一台商业化可用的VR产品问世。不过,由於当时技术限制,该产品仅搭载低分辨率LCD显示器,而且价格昂贵,不太受欢迎。

90年代初期,以任天堂推出的Virtual Boy为代表,对于游戏界来说是一个尝试使用红色单色显示屏来产生3D效果的手段。虽然这一时代对于沉浸式游戏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因为缺乏多彩、高分辨率图像而受到批评,最终因市场反应冷淡而失败退出市场。

1995年的任天堂Virtual Boy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它对后续开发更先进耳朵装备产生影响,比如Oculus Rift这样的现代耳朵装备都是基于类似的概念工作得以继续发展下去。

随着时间推移,从惠斯通到Sutherland,再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不断演变与创新的小径,每一步都在探索如何让我们更深入地进入另一个领域——即我们所称的心灵境界或灵境。

钱学森先生对于此领域有一番深刻洞察,他建议将“virtual reality”的中文翻译为“灵境”,并认为这是继计算机技术之后又一次引领人类历史变革的大事。他提出了关于未来可能性的思考,让我们回望过去,也展望未来,看看我们的旅程会怎样继续。

最后,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些还未出现过的事物,那些超越我们的想象力的奇迹,那些只属于未来美妙篇章的事情吧,因为正是在这样的无限可能性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探索并理解所谓的心灵境界或灵境。

猜你喜欢

随便看看

推荐排行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