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市公司在制造业寒冬中转型为智能制造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最新电影资讯探讨智能制造的未来趋势

在制造业的寒冷冬天,企业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客户开始采取极端措施,比如将生产线迁移到越南,以规避高昂的关税和贸易壁垒。而在这个困难时期,许多上市公司选择了提升工艺流程和技术装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竞争压力。赛意信息董事长张成康在2019年工业互联网峰会上的发言中强调,这样的转型策略正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赛意信息作为一个以提供ERP服务为主的公司,其市值约为33亿元。在过去三年里,该公司积极拓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并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以此来与传统业务并行发展。其主要客户群体来自于制造业,占比达到了90%。

在最近举办的一次峰会上,赛意展示了一款名为“工业手环”的创新产品。这是一种小巧的设备,可以附着于机器上捕捉振动信号,并通过无线方式将数据传输至分析平台,从而实现远程诊断功能。例如,在刀具磨损情况下,这款手环能够预测刀片何时需要更换,而不需要人工判断。此类硬件与机器学习结合,可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工业流程。

现场观众表示尽管这款设备需要配合数据平台使用,但硬件成本相对较低,即便免费也能吸引企业采用,有助于推广到更多的小型企业。这项技术得益于即将到来的5G技术发展,使得传感器可以更有效地收集和发送数据,无论是在4G时代还是5G时代,都能够显著降低通讯费用,为做出智能化升级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除了展示这种单一的手环设备,赛意还展示了一套完整的人性化生产线,该系统允许用户通过微信下单定制刻字相框,一系列自动化管理、物料准备、制造检验以及物流处理过程都被优化完成,而整个系统仅占地几十平方米且总造价只有百万元左右。目前,虽然赛意并不直接生产这些设备,而是提供包括软件在内的一整套集成解决方案。

张成康董事长认为,在智能制造领域仍然存在巨大的蓝海空间。他指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IT支出的比例远低于其收入水平(美国大约是2%,中国则仅有0.2%)。因此,对中国来说,只要抓住这一机遇,就有10倍增长空间去进行智能制造升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