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球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探讨资管发展新机遇

上海2021年10月19日 /美通社/ -- 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一环。目前,上海已经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各类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基础设施集聚的重要承载地和创新策源地,为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上海向全球资管中心加速迈进的背景下,10月13日,第一财经和中国银行联合主办“2021上海全球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来自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银行、券商、信托等机构的多位境内外业内人士就资管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此同时,两份报告 《实践与创新 -- 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研究》和《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1版)》也在论坛上正式发布 上海市委、副市长吴清在开幕致辞中表示,2025年,上海作为人民币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要更加巩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系统将会更加成熟,将会更好地满足国内外投资者资产配置、风险管理的要求 资管行业发展迎新机遇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资产管理行业将迎来新的变革和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论坛上表示,对于中国来说,目前面临最大的机遇就是经济转型,“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构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如今正处于“三新”发展的起步阶段,将给中国的经济结构带来重大影响,也将给资管行业带来好的资产,以破除“资产荒”难题 在李扬看来,有四大领域值得关注,分别是ESG投资、养老产业、乡村振兴以及特殊资产其中,在养老金融方面,他认为,老龄化问题将是今后最大的挑战,对于保险机构、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等资管机构而言,未来可搭建养老金融的服务新平台,创新养老金融服务新模式,打造养老金融服务新生态,用数字化经营理念赋能行业。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则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分享了资管行业面临的多重机遇,他表示,全球经济格局重塑和中国金融深化改革为上海资产管理中心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和有利环境,持续增长的资产管理业务需求和金融科技发展为资管中心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技术支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为资管中心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也对资管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刘金表示,金融机构必须抢抓机遇,在积极助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健康发展一是积极拥抱变革,加快产品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科技赋能,打造资管行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推动行业生态建设,助力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逖也提到,在开放背景下国内资管行业发展将迎来四方面机遇,分别是外资进入会对国内资管行业服务和产品提供有整体提升境内资管行业会加快国际布局;随着开放加快,全球化资产配置中,被动投资,尤其是ETF投资将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工具;开放背景下,上海会成为新一轮的全球资管机构聚集地。 刘逖还称,未来上交所基金市场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持续推动产品创新,打造更加完整的基金产品链二是持续加强市场培育;三是把ETF机制做得更加有效,更加便捷。 新生态下各类资管机构竞合发展 资管行业发展迈入新阶段中,各类资管机构应如何应对在论坛上,来自银行业协会、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基金业协会以及信托业协会的人士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秘书长刘峰表示,大资管时代,各资管机构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也表现出相对明确的优劣势比如,银行理财在资金、资产、客户、渠道端固收投研、管理风险等方面优势明显,但投研能力、投资标的、投资策略方面有待提升。 券商管理在投研能力、业务协调等方面优势明显,但产品同质严重,对外依赖度较高,公募基金在激励机制、主动管理等方面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代销、依赖高的问题信托在投资领域、销售品种等方面优势明显,但投资门槛较高,受众客户群体较小。 “因此各资管机构在追求差异化发展的同时,应秉承竞合发展的理念,充分借助资管朋友圈的力量,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体系、 形态和策略以产品创新和相对收益不断提升获客能力,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刘峰称。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贺竹君表示,目前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将近23万亿,整体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并且,保险资管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参与到可持续的绿色全球金融体系建设中。 其中,在ESG发展方面,保险资金一方面通过债券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私募基金、产业基金、信托等方式直接参与了能源、环保、水务、房屋等领域绿色项目投资的建设另一方面,则通过间接投资方式,特别是投资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建设。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黄丽萍称,随着我国居民财富快速增长,养老金等长期资金专业化管理的快速发展,包括公募和私募在内的资产管理机构,应当主动作为,积极发展跨市场业务,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各类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投资管理服务 中国信托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蔡概还指出,未来我国的资产管理将主要遵循信托机制,信托公司应继续积极推动业务转型,以满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的需求在他看来,未来信托公司的融资类信托业务占比将继续下降,而非融资类信托业务的占比将持续上升,当非融资类信托业务的占比超过融资类信托业务的占比时,信托公司就将迎来第三次的质变,并基本实现受托人的定位和长效发展。 养老金融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养老问题将是未来面临的一大挑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也提出要加强对养老、健康产业的金融服务。在此背景下,业内的共识在于,养老金融是资管行业的又一个蓝海。目前,包括银行、保险、基金等多家机构正积极布局这一领域。 中国银行养老金融部总经理田军称,中国银行近年来在养老金金融、养老个人金融、养老产业金融领域积极布局,并且制定了“十四五”养老金融规划同时,结合银发场景的建设,打造金融和非金融的养老服务体系。在他看来,未来第三支柱建设有两个发展趋势,一是有延税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二是市场化运作的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及服务。 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表示,老百姓理财意识的觉醒为中国养老金的发展带来重大需求公募基金自2018年开始推出养老目标基金,目前已推出120支 产品,已经有260万人参与,规模达800亿元,说明养老需求已经被很多老百姓关注到,特别是诸多年轻人。未来,公募基金应进一步丰富产品能力,特别是养老金的FOF产品。 太平洋保险养老产业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魏琳提及,近年来,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正积极探索养老金融+养老服务的解决方案比如拿出一部分资金去打通资产和负债端,投资高品质的养老社区,一方面满足当前老龄化的需求,同时有利于保险产品+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 “金融机构主要提供资产、资金,但是解决不了养老服务的资源问题,所以说国家提出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金融机构在这块将大有作为,特别是保险机构”魏琳说道。 天弘基金副总经理朱海扬则表示,养老金融最核心的解决要点在于长期投资的“ 反人性” 和客户体验的“ 顺人性” 结合他认为,第三支柱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期资金,而且当前的互联网环境将有助于发挥长期资金的特性,即让投资管理人直达委托人。他同时提及,发展第三支柱还有两个重心,分别是坚持账户制以及资产配置多元化。 除了养老金融外,本次论坛中,来自国内外的资管机构还从多个垂直领域切入,围绕中国居民家庭财富配置趋势、如何把握新阶段资产配置机会、财富传承生态与家族信托资产配置新风向、资管科技赋能行业发展、财富管理升级新路径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深入解析了行业新动态可以预见的是,迈入新阶段,资管行业将进一步发挥资产管理的积极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