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组合式人才帮扶团是省委人才办、省科协针对山区海岛县产业需求,以“院士专家团队+省级学协会+人才驿站”为主要形式组建的帮扶机制。自2022年7月工作开展以来,市科协积极对接,认真谋划,优化机制,统筹力量,整合资源,推进“希望之光”组合式人才帮扶工作走深走实,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累计组织企业与人才对接49场次,引进产业领军型人才50余人,培训产业技术人才万余人次,促成18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得到了省委人才办、省科协的充分肯定。3月27日至28日,全省“希望之光”组合式人才帮扶团助力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龙游召开,总结推广衢州市工作经验。
加强统筹谋划,构建一体化推进体系
一是建好联动推进机制。统筹人才办、科协、经信、科技等多个部门力量参与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定期协商、沟通交流督促问效等机制,形才办牵头、部门参与、科协实施工作格局,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打造市县一体、部门联动推进机制,形成合力推动落实。
二是优化常态运行机制。建立常态研究分析、定期专题调研等机制,形成“1346”运行机制,即紧扣1个主导产业,制定企业技术需求、人才合作需求、科技成果转化3张清单,提供产业发展定向、科研成果供给、人才技术支撑、院校资源拓展4大服务,推进一周一微型沙龙、一月一组团帮扶、一季一深度会商、半年一课题攻坚、一年一成果转化、三年一产业跨越的6步工作法,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共举办帮扶活动110余场次。
三是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健全人才驿站机制,明确帮扶团享受学会服务站等相关政策,建好联络员队伍,确保每个帮扶团在当地有场所、有对接人员、有后勤保障等人财物支撑,推动人才帮扶工作制度化推进、常态化开展。目前,已实现县级人才驿站全覆盖。如龙游县整合特种纸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中心、特种纸检验检测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团队力量,将人才驿站设在经济开发区的浙江省龙游特种纸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便于常态化开展帮扶工作。
做实帮扶机制,打造规范化服务体系
一是建好帮扶团队。根据县(市、区)产业特点,邀请1名熟悉产业发展前沿、能够把握发展方向的院士专家作为人才帮扶团首席专家,带领3名左右产业匹配度高、与当地有合作基础、有时间有意愿参与帮扶的省级学会专家、高校学科带头人,吸纳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理人共同组才帮扶团。同时,深度链接帮扶团背后的高校、学会、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做大做强“希望之光”帮扶力量。据统计,各帮扶团共汇聚专家100余名,涉及21所高校科研院所。
二是推动帮扶结对。通过主动上门、邀请来衢等方式,推动各县(市、区)与帮扶团队精准对接,通过技术、资金入股等形式,形成“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建立紧密型、合作型的新型帮扶关系。如倪永浩院士通过技术入股形式,和金昌特纸共同成立了金加浩公司,转化落地院士团队的多项研发成果,其中投资3.6亿元的年产550万卷环保型电子信息元件封装专用材料与13000万平方米数码信息专用材料项目正有序推进,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5亿元。
三是做实帮扶合作。坚持项目化运作、市场化运行,整合院士工作站、院士专家合作项目、学会服务站、博士创新站等创新平台项目,以具体项目把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到实处,解决“点上、面上、链上”技术难题。如龙游县帮扶团帮助引进5家省级学会在龙游设立学会服务站,江山市帮扶团推动化工企业与浙大衢州“两院”达成合作项目10个,投入相关经费1000多万元。
强化实绩实效,做实全方位帮扶体系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把好产业发展方向。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组织专家对产业、行业共性问题进行把脉问诊,形成6篇对策建议,并已转化为具体的政策举措。其中,由杭州化工研究院院长姚献平执笔撰写的《关于将特种纸纳入我省新材料领域的对策建议》,得到了浙江省副省长卢山的批示。
二是协同联动攻关,破解企业技术难题。围绕主导产业及产业链企业的技术需求,破解一批产业、企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帮扶团共帮助企业解决共性、个性技术难题40余项。如省电机动力学会针对常山轴承用模具寿命提升、轴承锻造智能四工位全自动单打生产线关键技术等4个项目进行项目合作和技术攻关;省复合材料学会与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开展长链硅烷生产技术开发、耐高低温高性能苯甲基硅油研制及产业化等多个课题攻关。
三是引入先进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帮扶团帮助引进省内外专家及其团队的高层次创新成果在衢转化落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引进浙江科技学院沙力争教授的研发成果在恒达新材应用转化,成功开发出“医用透析纸”,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企业年新增销售额2亿元、利税5000余万元。
四是深化联合培养,建强产业人才队伍。利用帮扶团资源,开展学术交流和学历提升、技能培训、实训实践等活动,引进和培养产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产业人才队伍。如利用帮扶团成员所在的浙江科技学院资源,开办制浆造纸技术等学历提升班,累计培养产业人才250人;设立特种纸龙游特色班,累计培训企业技术工人2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