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11月30日,微软旗下的OpenAI实验室推出了ChatGPT,这款聊天机器人模型在上线仅5天后,就吸引了超过100万的用户。到了2023年1月底,ChatGPT只发布了两个月,便达到了1亿的月活用户量。而在2月初,它宣布自己已经达到满负荷运行状态,不得不暂时停止为所有用户提供服务。这一火爆的表现让人感到既惊叹又有些害怕。
ChatGPT的全称是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直译为“聊天生成预训练变换器”,它是由OpenAI开发的一款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这个工具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进行对话,并且能根据对话内容进行互动,就像真正的人类一样进行交流。此外,它还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创作、翻译和编写代码等任务。
"Chat"指的是网络上的闲聊或交谈,而"Generative"意味着具有生产力或生殖能力。"Pre-trained"则表示预先训练过,而"Transformer"则有彻底改变或变形金刚之意。
基于这些信息,我建议将这款科技奇迹命名为“聊斋”。虽然这样的名字可能无法完全符合易中天老师对于名字所需具备的“信、达、雅”特质,但它却有其独特的想象空间。一方面,这个名字反映出人工智能创建出来的是一个大致可行但并不完美的事物;另一方面,它也揭示了人们对于这些虚拟技术带来的恐慌,以及它们如何像《聊斋志异》中的女鬼一样,无处不在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我从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中选取了“聊斋”这个词来命名,因为蒲松龄设立的一个茶棚专门收听奇闻异事,然后加工成文字记录下来,其中包含许多关于妖狐和人的恋爱故事。“志”意味着记录,“异”则代表那些被记录下来的都是奇闻趣事。在中国文化中,“聊斋”就与怪诞和神秘联系在一起,如同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和谜团。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利用国土变化调查来提取大量数据并核实,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数据实际上并不值得深入探究,但我们还是不得不去做。我担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会变得依赖于机器程序,从而失去了自己的价值和情感。但目前看起来,这种担忧似乎正逐渐成为现实,这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
任何事情都有其适用场合,也许人工智能就是这样一种技术——既有其巨大的潜力,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并不擅长于简单的人际交流。不过,如果ChatGPT最终决定给自己起中文名,我认为“聊斋”是一个非常恰当且富有想象力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