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上的资料表明,2022年11月30日,微软旗下的OpenAI发布了聊天机器人模型程序ChatGPT,这款产品凭借其超越同类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在上线仅5天后就获得了超过100万的用户数量。到了2023年1月末,尽管只有两个月时间,ChatGPT已经达到了1亿的月活用户;而在2月初,它宣布自己已经满负荷运行,并暂时无法为所有用户提供访问服务。这一火爆程度令人既惊叹又有些恐慌。
ChatGPT的英文全称是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由微软旗下的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实验室OpenAI开发,它于2022年推出,可以直译为“聊天机器人模型”。作为一个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能够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从而进行对话,并根据对话内容进行互动,就像真正的人类一样交流。此外,它还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以及编写代码等任务。
在考虑到这些功能和特性,我建议将这个工具命名为“聊斋”,这并非完全符合易中天老师提出的标准,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一方面,“聊斋”暗示着这个工具虽然是由人工智能创建,但它也具有某种程度的人性化特点;另一方面,这个名字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这种虚拟存在带来的恐慌与不安。
我选择了蒲松龄作品《聊斋志异》中的“聊斋”这一名称。“聊斋”的故事中,不仅有关于花妖狐魅与人的恋爱,也包含了一些奇闻异事,因此这个名字充满了神秘感和未知元素,与现在所面临的人工智能时代相呼应。
我们目前正在从事的一项工作,如国土变更调查,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来提取地图变化,然后再通过实地考察核实,有时候这些变化实在太夸张,让人哭笑不得。但我们的角色不被赋予更多的情感判断,只能依赖数据分析。这样的现状让我担忧,如果过度依赖技术,我们可能会失去情感生活,那将是一种悲哀的情况。
任何技术都有其适用场景,而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它缺乏最深层次的情感,没有感情的真诚,是拿来做一些简单交谈或辅助工作较合适。如果 ChatGPT 自己能够决定自己的中文名字,我相信它会选择一个更加贴近自身特性的名字,而不是像我这样给予一个含义丰富但并不完全契合其本质意义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