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姜洪军
出品 CSDN云端计算(ID:CSDNcloud)
1982年11月的一天,赌城拉斯维加斯客流如织,有常见的闲散赌客,但更多的是来自计算机产业的专业人士,因为计算机领域的重要博览会Comdex在这里举行。
27岁的比尔·盖茨也跟随着人潮,徜徉在展台中,有目标吗?似乎没有。他逛到对手可视公司(VisiCorp)展台前,也许是想随意地看看他们的Visicalc,这是一种电子表格处理工具,半年前微软已把它纳入了自己的准星,他对此已胸有成竹。不过,对手展台上的另外一种新产品VisiOn——具有鼠标和图形使用者界面的操作系统,一下子让盖茨原来恬淡的心情紧张起来。
图注:青年比尔·盖茨
微软当时的主打产品还是DOS操作系统,图形操作系统Windows(这个名字还是未来式)还只是闪烁在盖茨的脑海中,此前他只在苹果的麦金塔电脑样机中看到类似技术,但可视公司竟然领先微软,拿出了产品。
从表处理软件打到图形操作系统
“我们当时在地下室住,一旦下雨,厕所就会堵塞,所以一下雨,我们就必须把厕所关上。有一次,我们忘记把厕所门关上,结果污水流进了我们的电脑。”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开发先驱、VisiCalc(可视计算)研发者丹尼尔·布莱克林曾这样回忆其早年创业的艰辛。
1979年,哈佛商学院研究生布莱克林编制了一种电子表格处理软件,该软件后来被命名为VisiCalc(可视计算)。
当时的商业应用软件尚属启蒙阶段,微软忙于操作系统和程式语言的研发与推广,无暇顾及这个领域,布莱克林的努力显然别具匠心。“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英国诗人W·布莱克曾这样写道。
1979年10月,VisiCalc正式上市,定价100美元。首批100套软件在麻省的一家电脑商店零售。软件起初销得不太好,因为市场上以前从来没有过类似的产品。
“行之有效的创新,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这样说过。
“有朝一日,VisiCalc也许会变成一个软件尾巴,在个人电脑上摇来摆去,成为个人计算机的销售动力。”市场分析师本杰明·罗森在一份公开出版物上这样评价。本杰明说对了,VisiCalc真得成为了苹果II 型电脑旺销的动力。
虽然苹果公司没有独家买断这种软件,但在苹果II Plus电脑上对这种软件进行了销售。于是苹果II Plus电脑就走出了家用范畴,不再是集合光影和特效的电脑玩具了,而成为了必备的商业工具。
VisiCalc的成功让比尔·盖茨眼红了。在VisiCalc推出初期,公司曾想将之卖给微软,但盖茨拒绝了,现在他肯定后悔了。
图注:可视公司VisiCalc软件当年的旧广告
1981年12月13日,100多名微软员工被召集到西雅图一家假日酒店海景厅开会。虽然酒店外面下着雨,但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大家都被台上的演讲者吸引住了,不过此时台上的主角不是盖茨,而是刚到微软不久的软件开发大师查尔斯·西蒙尼。他演讲的主题是“微软的创收火山”,他以充满的语言描绘了应用软件在微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让台下听众听得如痴如醉。
盖茨像拉拉队长一样为西蒙尼的“宏伟蓝图”加油喝彩,台下的100多名微软员工受到感染,狂热得几乎要将海景厅掀翻,会场里传出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微软出击应用软件市场的第一个靶子就是VisiCalc,挂帅出征的就是西蒙尼,微软的这种软件被命名为“多计划”(Multiplan),也就是Excel的前身。
在微软磨刀霍霍的时候,个人软件公司也在变阵应对,基于公众对旗舰产品VisiCalc的认可,该公司更名为VisiCorp(可视公司)。
1982年夏天,微软的“多计划”面世。有分析人士称:“看来该软件将被用来取代VisiCalc的市场领先地位。”但第一个回合过后,微软的“多计划”败北而归,但盖茨并不气馁,准备整军再战。
微软前营销高管约翰·查古拉曾在《微软营销秘笈》中写道:“虽然你不够强大,无法赢得一次战役,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可能赢得一场战斗。在这场竞赛中,你要暗中破坏市场的现状。你可以通过攻击竞争对手的弱点,让他恼羞成怒,因而做出愚不可及的的举动来赢得战斗。但要记住,你一定要跟他们抗争到底并生存下来。”
军事家拿破仑·波拿巴说过:“你不可以与一个敌人战斗太久,要不然你会教会他战争艺术的。”微软就是这样通过与VisiCalc的缠斗,来增强自己进军应用软件市场的能力。
但在这一年年底的Comdex展会上,可视公司推出了VisiOn。这让微软公司上下为之一凛,这难道是可视公司的围魏救赵吗?微软要动可视的应用软件蛋糕,而可视则反切微软安身立命的操作系统乳酪?
微软的战略构想受到了冲击,如果可视的VisiOn成功了,将改写操作系统发展历史。
我们回过头来看,微软的图形操作系统的发展进度。
二度盗梦空间
1981年7月的一天,盖茨来到苹果公司,苹果的员工为他演示正在研发的麦金塔电脑操作系统。盖茨产生了兴趣,于是仔细地靠前观摩。
负责讲解的苹果员工讲到兴奋时,眉飞色舞地说起了技术细节,全然没有看到从一旁走过来的乔布斯的越来越难看的脸色。乔布斯终于按捺不住,对那位员工怒吼了一声“闭嘴!”,他怕这位员工听不见,又吼了一遍。
此时,观看麦金塔电脑操作系统的盖茨的感受,和乔布斯两年前观看施乐Alto电脑的感受类似。美国未来学家斯图尔特•布兰德曾说过,“在合适的地点出现的合适资讯,能改变你的生活。”
图注:青年乔布斯
我们把镜头回拉至两年前:
“你们为什么不拿它开发产品呢?这东西太棒了,它将会带来技术!”1979年11月的一天,在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乔布斯兴奋地嚷着。
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当时网络了全美最优秀的工程师、黑客和计算机天才,他们成功研发出了施乐公司Alto,有人认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首台个人电脑,它设计由一个人使用,有键盘和显示器。它采用了许多奠定今天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技术,首先是图形界面技术;其次是以太网,它当时就实现了Alto计算机间的联网功能;最后它还配备了一种三键鼠标。
乔布斯当时已是闻名美国的红人,施乐的工程师拉里·泰斯勒很愿意在他面前展现自己最新的成果,他演示了图形界面和鼠标应用。而这时盖茨还在卖自己的BASIC程式呢,拥有属于微软的DOS操作系统则在两年以后,而Windows操作系统那更是遥远未来的故事。
泰斯勒后来回忆说,他起初以为乔布斯他们对此一窍不通,可是,“从他们专注的眼神和关心产品的细微之处的所有提问中,我知道我错了。”
乔布斯不停地说他不敢相信施乐公司竟然还没有把这项技术商业化。“你们就坐在一座金矿上啊,”他嚷道。
《临界点》的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曾说,乔布斯通过这场演示看到了新一轮计算机的到来。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考虑的是专家的需求,而苹果的理念则是开发面向大众使用者的产品。简而言之,施乐打算制造个人计算机,而苹果则想要制造流行的计算机。”
显然,乔布斯比施乐公司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技术的价值。后来有人说,苹果公司“窃”走了施乐Alto的技术,这种评价有些武断,因为施乐可没有给苹果任何拿走研发图纸的机会。不过,对于乔布斯这位能够融汇贯通的高手来说,看一眼就够了,他曾回忆说自己从施乐处得到了“思考的种子”。
乔布斯回到苹果公司,指示研发人员开始图形界面技术的研发,并将它用到了麦金塔(Macintosh)专案。有评论家称乔布斯对施乐研究中心的此次拜访为“白昼大突袭”。
显然,两年后,盖茨到苹果公司的这一次转悠也可以称之为“白昼大突袭。”
盖茨被苹果工程师演示的图形界面和方便灵活的鼠标配合给吸引住了,他心里打起了自己的算盘:看来这是微软操作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要命的是,乔布斯似乎看出了盖茨的想法,他担心微软会将给苹果编写软件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用到为IBM PC机上的应用软件上。真是高手过招,不说话就能洞穿对方的心思。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沟通中最重要的是要听到没说出来的东西。”乔布斯、盖茨都具备这种能力。
1982年1月22日,乔布斯强迫盖茨签署一项协议:“微软不会以任何方式销售、销售、租赁、许可、公布或传播任何财务建模、商业图片或数据库程式……以及不将其应用于任何非苹果公司制造的计算机上。”乔布斯此举是让微软不会把为苹果开发的软件移植到竞争对手制造的电脑上,主要是指IBM。可是他百密一疏,该协议没有禁止微软编写类似Macintosh操作系统,与苹果展开竞争。盖茨后来回忆,1983年,微软就“计划在IBM PC上引入图形计算功能”,而这恰恰是乔布斯最为担心的。
当时,IBM与苹果间的个人电脑大战方兴未艾,盖茨两面下注,一方面为苹果公司开发应用软件,一方面和IBM合作开发操作系统软件。盖茨自己曾说:“如果麦金塔电脑不成功,那么市场就会让给(IBM)PC。但是,我们都非常有热情。如果苹果公司能够实现其生产目标,我们希望微软1984年的零售额有一半与麦金塔有关。”
盖茨了解到麦金塔操作系统师法施乐,于是决定釜底抽薪,从施乐直接挖人来开展自己的新一代操作系统的研发。首个挖角物件是施乐帕洛阿尔托研发中心担任图形化系统部门的主管斯科特·麦格雷戈,他时年26岁。
对于英才,盖茨是有亲顾“茅庐”的风范,他马上飞到施乐研发中心所在地,在一家摩洛哥饭店宴请麦格雷戈。酒酣耳热,谈话投机,当酒店舞女开始表演肚皮舞时,盖茨也上去跳了起来。
图注:青年盖茨
麦格雷戈后来回忆说,这次会面打动他的可不是盖茨的舞姿,而是盖茨看起来永不满足的求知欲。麦格雷戈随后从施乐公司离职,他一到,盖茨就对Windows研发小组进行了重组,让他任部门经理。同时,微软对施乐的人才敞开了大门,不久施乐另一位重要的人才尼克拉也到了微软。
关于人才招聘,盖茨说过:“如果我们不再雇佣优秀的人才,不再努力向前,是很容易落后的,沦为一个平庸的公司。恐惧应该指引着你,但它应该是隐藏的。我经常想着失败。”
花开数朵,先表一枝。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可视公司在这段时间的发展情况。
以狂热的视窗冰封VisiOn
“正如华尔街人士所说,公牛可能挣到钱,狗熊也能挣到钱,而猪的命运只能是被屠宰。换句话说,不要太贪婪。” VisiCalc(可视计算)研发者布莱克林后来曾有所指地说了这段话。
可视公司这段时间,外部市场发展得不错。可是在内部,在布莱克林和合作伙伴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分配问题,双方诉讼不止。
“他们没有事先核查一下VisiOn能否大卖”,布莱克林恨恨地说,“他们还没过河就把桥给拆了。”
1984年秋,因争执而疲惫不堪的双方接受了法庭调解 。
“如果你私下可以解决就不要涉及法律的问题,因为一涉及法律问题就会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特别是对小公司更是如此。”布莱克林后来这样回忆,“同时涉及法律问题也非常昂贵,并且不讲一点情面,还很浪费时间。”
“遥夜沉沉满幕霜。”这场诉讼耗尽了可视公司的市场元气,给了正在操作系统(包括DOS、Xenix和初步规划的Windows)、程式语言及应用软件多线出击的微软以喘息之机。
“小孩比尔魔术般地吹出一个更比一个大的肥皂泡,而大多数人仍期待着下一个。”1984年8月,美国媒体这样嘲讽微软Windows1.0释出的一再延期。
起初微软内部把图形操作系统称作“界面管理者”,微软主管营销的罗兰·汉森站出来,抨击这种技术思维式,说微软内部人当然懂得界面的含义,用来做内部开发专案的名称当然可以,如果推向市场,将是不可取的。他说:“微软不应选用那些技术性过强的名称,而应让使用者感觉亲切、方便和友好。因此,我建议使用Windows这个词儿。”盖茨接受他的建议。随后,盖茨到处宣传Windows1.0的重要性,并许诺一年内完成该软件的开发。
1983年11月10日,微软在纽约广场饭店宣布,第二年春天Windows将可投入市场。其实以当时Windows1.0的研发进度来看,这是不可能的。有市场分析人士称微软这样宣传,目的是冻结可视公司的VisiOn市场。
盖茨知道当时市场上最好的新一代图形操作系统是苹果麦金塔上的系统,当时麦金塔尚未面世,而且乔布斯不会把操作系统单独销售。因此正在从苹果偷师的微软有望引领新一代图形操作系统发展的潮流,但有一个最大和最现实的敌人,这就是可视公司。时为微软总裁特别助理的史蒂夫·鲍尔默的话一语道破天机:“我们的策略是,这里将只有一个胜者。”
虽然Windows1.0还没研发出来,但这并不妨碍微软铺天盖地的宣传。在这一年年底的Comdex展览期间,微软把拉斯维加斯变成了Windows1.0的宣传海洋。他们到处悬挂Windows1.0旗帜和贴上标签,观众会在出租车上座椅后背看到它,会在与微软合作的电脑厂商的展台上看到它,也会在旅馆房间的枕套上看到它。
“月晕晓围城,风高夜斫营。”Windows1.0的声势完全压住了VisiOn,原本准备购买VisiOn的客户推迟了购买计划,转而对Windows1.0翘目以待。有人戏称可视公司(visicorp)为可视“僵尸”(visicorpse)。
1984年2月,300多家软硬件厂商兴致冲冲地赶赴西雅图,参加微软举办的技术研讨会,大家以为在会上能拿到Windows1.0的有关技术文件。结果一头冷水泼下,微软宣布Windows1.0的释出时间要延迟到5月。
由于Windows1.0研发太复杂,5月的承诺也沦为泡影,微软只好宣布延期到8月。被吊了胃口的合作伙伴们变得有些不耐烦了,他们转过头去,准备尝试可视公司的VisiOn,这让盖茨心惊肉跳,但又无可奈何。
但在实际执行时,IBM发现VisiOn是个封闭系统,很多知名软件譬如Lotus 1-2-3等,都不能在它的环境下执行。可视公司老板费尔斯塔拉见势不妙,下令降价销售,从500美元一直降到95美元,也没有挽回局面。
盖茨松了一口气,公众又把目光投回到Windows1.0上,微软又赢得了一段宝贵的开发时间。
到了8月份,Windows1.0仍没出现,媒体嘲讽微软的Windows为“泡泡件”(Vaprware),并说:“如果你想成为比尔一样的亿万富翁,你必须学会当众吹出直径1寸以上的大泡泡。”“(这是)世界上最长一出肥皂剧,充满悬念,让人不忍卒看。”
“别看咱俩是哥们,我警告你,年底前再不能交货,你们统统给我卷铺盖走人!”1985年初,比尔·盖茨因Windows1.0研发进展不利,而对时为总裁特别助理的史蒂夫·鲍尔默大发脾气,他知道机遇女神给他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因为可视公司也在快马加鞭地改造自己的软件。
图注:史蒂夫·鲍尔默和比尔·盖茨
盖茨一狠心,决定将Windows1.0面世的时间最后定为1985年6月,并称这是个不能更改的日期。微软上下都被调动了起来,每个工程师都开足马力,几乎没有白天与晚上的区分。一位担任测试的工程师甚至将睡袋带进实验室,整整一个月没出公司。
1985年5月,盖茨终于带着Windows1.0演示版,出现在Comdex展上。
效果如何呢?
数年后,被盖茨誉为微软DOS之父的蒂姆·帕特森曾提到微软有过三个失败的作品,其中包括Windows1.0。
可从战略上来看,Windows1.0推出后,彻底封住了VisiOn发展空间,也让许多觊觎这一市场的竞争对手望而却步,微软由此进入了Windows时代。
市场分析师托马斯·博诺玛说:“总的来说,VisiOn系统是个人电脑软件的一个里程碑。像其他许多里程碑一样,它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迅速地被淘汰。”
“每一项突破性技术的诞生,都会伴随着一些成功者和失败者出现。”《创新者的窘境》的作者、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这样说过。
苹果公司再次送来大馅饼
而在这段时间,微软仍在给苹果公司编写应用程序。有史料称,微软把Windows操作系统研发放在了第一位,而把给苹果公司要干的活儿排在了后面,甚至延迟了苹果麦金塔电脑的释出,这让乔布斯很恼火。
根据麦格雷戈的回忆,当时,盖茨总是在抱怨,“为什么不像麦金塔?”“不行,要更像一些。”
苹果麦金塔正式释出的第一天,盖茨就指示麦格雷戈迅速买回一台,供开发Windows的工程师参考。他说:“我们已经有了为麦金塔开发的BASIC和MultiPlan软件,还有正在为它开发的具有图形化使用者界面的Word软件,把它们全部都用在Windows上。”
图注:盖茨和苹果的麦金塔电脑
期间,乔布斯发现了盖茨在暗渡陈仓,于是把他叫到苹果公司,臭骂了一通。苹果工程师赫茨菲尔德回忆:“乔布斯对着盖茨大呼小叫的时候,我看得很入迷。”
在乔布斯情绪平静下来后,盖茨把开发中的Windows操作系统展示给乔布斯看,乔布斯当头棒喝:“这他妈就是一坨屎。”盖茨在思考了一会儿后,补充道:“但是,这至少是坨好屎。”
据《MacWeek》报道,盖茨曾这样回应乔布斯抨击Windows模仿苹果的麦金塔操作系统:“嘿,史蒂夫(乔布斯),虽然你在我之前,破门而入进了施乐公司房间,拿走了电视,但这不意味着我不能尾随而来取走立体声音响。”
盖茨当时之所以有底气,是因为明白自己手里有苹果需要的热门应用软件,对于微软这样的软件公司来说,操作系统是它的命,而对于当时以电脑先锋自居的苹果来说,只是一块肉而已。
盖茨后来曾解释:“我们当时之所以看好麦金塔,主要因为相信图形界面最终将成为主流,而麦金塔将引领这一潮流。这并不是麦金塔和Windows之间的较量,而是字元模式与图形界面的对抗。”
乔布斯不管这一套,他一度准备让苹果的产权律师欧文·拉巴特来对付微软。虽然大家都师从施乐,但有先有后,先来为主,乔布斯的胜算很大。可是不久,苹果公司祸起萧墙,作为创始人的乔布斯与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斯库利矛盾激化,乔布斯被踢出苹果。
图注:时任苹果公司CEO的约翰·斯库利
1985年6月25日,盖茨曾给斯库利写了一封可能改变苹果和微软公司命运的一封信,信的主题是建议苹果公司将麦金塔的技术许可给他人使用。盖茨在信中写到:“苹果在个人电脑领域属于创新技术领导者。这种行业地位意味着苹果公司必须对新的先进技术制定一套标准。他们必须确立‘性’的体系结构,这就必然意味着技术的新发展与现有的体系结构不相相容。苹果必须使麦金塔成为标准。”盖茨随后建议苹果将自己的麦金塔操作系统许可美国电话电报、王安、DEC、惠普等电脑公司使用。
今天看来,如果苹果公司真的采用了这个建议,那么它就会转型成为一个具有领导地位的软件公司,以麦金塔操作系统统领个人电脑的界面,而微软仍将是苹果公司的跟班。盖茨写这封信,显然是综合评估了当时IBM、苹果、微软的实力而采取的行动,前两者当时仍是微软仰慕的物件,微软的Windows虽然开发出了1.0版,但仍和苹果的麦金塔操作系统有天壤之别。
斯库利曾说过:“未来属于那些在可能性变得明显之前看到它们的人。”
可在操作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上,斯库利目光迷茫。他和苹果高管团队只想把麦金塔操作系统捆在自己的苹果电脑上,让自己的产品卖高价,而不肯许可别的电脑厂商付费使用它。
接替乔布斯麦金塔业务的苹果公司高管的让·路易·嘉塞回忆说:“我意识到我是许可证政策方面最大的罪人!我从来不支援或反对许可证政策。我只是不知道它有什么意义。确实,我的做法比较愚蠢。我们就像靠没有竞争的业务生活的‘肥猫’。”而苹果公司的一位副总裁戴瑞后来懊悔地说:“如果我们早点许可他人使用,我们就是今天的微软。”
阿纳托尔·法朗士在《伊壁鸠鲁的花园》中曾写到:“需要弄清楚的重要问题是,那些已经被时间神圣化了的愚蠢言行,是否形成一个人用他的愚蠢所能做出的最佳投资。”
结果,斯库利没有采用盖茨所提建议中的上策,而是采用了一个下下策。
1985年10月24日,在盖茨30岁生日前4天,斯库利送给他一件大礼:双方签订了一个秘密的协议,苹果允许微软在Windows上使用麦金塔的一些技术,授权微软“在现在及未来的软件程式中非排他、世界范围内、免特许权使用费、永久、不可转让地许可使用这些相关作品,并且许可第三方在软件程式中使用它们。”当时,微软承认“Excel、Windows、Word和Multiplan中的视觉化(图形化)显示都是由苹果公司的丽萨和麦金塔图形使用者界面程式生产的视觉化显示的派生作品。”
史学家称,这是继DRI创始人加里·基尔代尔把与IBM进行操作系统合作的机会“让给”盖茨后,掉到微软嘴里的第二块大馅饼。
盖茨说过:“总有人认为我的财富归为幸运,我不否认机遇的重要,但我要说的是,并不是幸运光顾我,而是我创造了幸运。”
斯库利后来懊悔地称:“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签订了一份损害未来权利的协议。”岂止是权利,这是一个操作系统转向图形化的关键性机遇。
“在这个世界上,谁不做铁锤,便得做铁砧。”这是诗人朗费罗在《海帕里昂》中的一句话。
跟班开始升级,成了硅谷老大
“他看起来像一名站在西雅图机场等飞机的未成年中学生。”1984年4月,《时代》这样描写登上他们周刊封面的盖茨。
而两年前,1982年2月15日,乔布斯首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被誉为电脑的象征,以致当盖茨步其后尘,上了《时代》周刊封面后,人们仍将他称为“乔布斯第二”。
但微软拿到了苹果用施乐宝石编织的王冠,此后启动了Windows时代,并以此拓展自己的疆域,盖茨开始成为IT领域的龙头老大。美国管理学者罗伯特·海勒曾说:“企业家除了自己的雄心之外没有边界。”
《财富》杂志曾以《微软正统治软件》一文中写道:“以他(盖茨)自己的权利为软件重新定位,一个经常显露出顽童天性的人,一个发怒时乱扔东西,一个兴奋时不能控制自己讲话的人,但也是一位具有超凡智力的人,一个位软件设计大师,一位精通技术和商业、最危险的竞争对手。”
不过,乔布斯对盖茨模仿自己的历史念念不忘,并充满了不屑,多年以后,他说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微软,花了10年功夫才模仿成麦金塔电脑操作系统。即使到了微软Vista释出时期,乔布斯仍然说:“那是对苹果之前操作系统的模仿。”
图注:重回苹果时期的乔布斯
不过乔布斯自己说过:“开发麦金塔电脑时,我们就牢记毕加索的话:优秀的艺术家模仿别人的作品,而伟大的艺术家则窃取别人作品中的精华。”
盖茨曾对乔布斯对自己的指责予以回击,他说:“如果他觉得自己说的是事实,那么他还真是走进了自己的现实扭曲力场。”
《大卫挑战歌利亚》的作者克劳斯·施梅曾评价:“微软的成功肯定不能完全归功于过人的技术水平,因为这家公司向来就不具备彻底革新的精神,因此当其竞争对手苹果公司很早就将图形界面操作系统投入市场并取得佳绩时,盖茨的公司只是花费多年时间来弥补其软件不够人性化的缺点。”
本文参考文献:
《硅谷热》 作者:埃弗雷特·M·罗杰斯、朱迪斯·K·拉森,译者:范国鹰、刘西汉、崔工、陈晓玲、黄方毅、张彤、高铁生,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年
《硅谷之火(第2版)》 作者:保罗·弗赖伯格、迈克尔·斯韦因,译者:王建华,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年
《从海盗船到黑色直升机:一部技术的财富史》 作者:德波拉·L·斯帕,译者:倪正东,中信出版社,2003年
《硅谷108将——150年来硅谷英雄史诗》 作者:大卫·卡普伦,译者:陈建成、陈信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IT创业疯魔史》 作者:杰瑞·卡普兰,译者:刘骏杰, 凤凰出版社, 2012年
《苹果传奇》 作者:Owen W. Linzmayer,译者:毛尧飞,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苹果公司兴衰内幕》 作者:吉姆·卡尔顿,译者:朱贵东、杨芳,新华出版社,1999年
《重返小王国》 作者:迈克尔·莫里茨,译者:梁卿,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1年
《我是沃兹》 作者: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吉娜·史密斯,译者:贺丽琴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苹果往事:开发麦金托什的非凡岁月》 作者:安迪·赫茨菲尔德,译者:洪慧芳,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史蒂夫·乔布斯传》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译者:管延圻等,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1年
《撬开苹果》 作者:利安德·卡尼 ,译者:邱绪萍、王进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作者:杰弗里·扬、威廉·西蒙,译者:蒋永军,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年
《微软的秘密》 作者:迈克尔.科索马罗、理查德.塞尔比,译者:章显洲、贾菡、杨文俊,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我用微软改变世界》 作者:保罗·艾伦,译者:吴果锦,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
《比尔·盖茨的遗产》 作者:西坡拉·纳奥米,译者:栗克玲,古吴轩出版社,2011年
《比尔·盖茨的野蛮兵团》 作者:珍妮弗·艾斯琼、马林·埃勒,译者:赵湘桂, 中信出版社, 2003年
《微软营销秘笈》 作者:约翰·查古拉、董家骏,陈叙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微软坏小子鲍尔默》 作者:弗雷德里克·艾伦·马克斯韦尔,译者:王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IT大败局》 作者:Merrill R.Chapman,译者:周良忠,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乔布斯和他的对手们》 作者:姜洪军,科学出版社,2011年
《程式设计大师访谈录》 作者:Susan Lammers ,译者:李琳骁、张菁、吴咏炜,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年
作者:姜洪军,著有《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乔布斯和他的对手们》、《雷军: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微软王朝危机》、《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对话新锐CEO》等图书,开有线下讲座《创新学》。
【END】
热 文推 荐
☞微软为何痛失移动操作系统?
☞漫画:一文学会面试中常问的 IO 问题!
☞库克回应乔纳森离职;微信新版本取消“语音转文字”功能;Mac Pro生产迁至中国 极客头条
☞程序员们如何破局 5G?
☞软件为什么会沦为遗留系统?
☞因为有了 TA,搞定行业应用开发,不怕不怕啦!
☞除了V神,17个以太坊大会讲师的演讲精华都在这儿了!
☞2019年技术盘点容器篇(二):听腾讯云讲讲踏入成熟期的容器技术 程序员硬核评测
☞50行Python程式码,获取公众号全部文章
☞不写一行程式码,也能玩转Kaggle竞赛?
☞马云曾经偶像,终于把阿里留下的1400亿败光了!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