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电市场中,QLED电视正逐渐走向主流,其竞争力不仅来源于索尼、三星、海信等传统企业的激烈竞争,更是LCD技术瓶颈后众多厂商积极探索新显示技术的结果。OLED技术虽然发展已久,但一直未能在销量和高端市场之间找到合适位置。而现在,又开始宣扬“QLED量子点”技术,这让消费者除了对其高科技感兴趣之外,对其具体优势知之甚少,却又受到电视厂商青睐。这便引发了笔者要为大家深入了解QLED电视到底有何魅力。
首先,QLED代表的是“Quantum Dots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即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它其实是一种改进型的LED电视,以利用量子点技术来提升图像显示质量。这种屏幕采用电驱动发光,无需液晶和背光,因此被视作一种新的显示方式。
与OLED相似,QLED也能自发光,但其源并非二极管,而是纳米级大小的球形材料——量子点。当这些微小颗粒物接收到电压刺激时,它们会自行发光。简而言之,量子点就是一种能够发出颜色且可随温度变化改变颜色的微粒。
不同类型的材料间隙固定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发出单一颜色的光。在自然界丰富多彩的情况下,要通过单一材料实现多种颜色的输出确实是一个难题。但是,量子点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它们可以调整浓度和温度以产生自然界所有可能的颜色,即广色域。此特性使得QLED能够提供更纯净、高分辨率的亮度,从而显著提升画面色彩表现力。
由于体积小至2-10纳米,小到人类肉眼无法见及,这使得QLED屏幕比传统LCD薄上许多,而且还比可弯曲OLED更薄。未来,我们或许将见证这样的超薄屏幕成为常态。
尽管作为一种改良后的普通灯(Light Emitting Diode),但当结合了量子点之后,亮度大幅提高,同时保持饱和度,不失去明亮效果,使得所有画面上的颜色都变得更加鲜明生动。此外,这项技术同样可以与HDR(高动态范围)协同工作,为两者的发展带来了益处。
我们曾对几款不同品牌电视进行过对比测试,其中包括四个采用的不同的显示技术:一个使用LCD,一些使用OLED,还有一些采用的是此次讨论中的QLED。在这些测试中,我们发现:
从图表分析,可见四台分别采用不同的展示技巧设备相比较,在照明强度上展现出显著差异;同时,由于增加暗部细节以及增强整体亮度后,它们各自在呈现较为鲜艳或浅淡的情绪状态上有所区别,并且接近人们真实观察到的物象效果。
考虑到生产成本方面,与其他类似的Oled相比较而言,该系统成本远低于前者;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制造业人士,他们试图克服这一挑战之一方法是在大量规模化生产中获得优势。
从观看视频角落来看,那些基于 OLED 的黑白分割就显得非常纯净,但是代价则是缺乏足够数量必要摄影速度以应付某些场景需要大量数据处理能力要求的地方。而 Qled 则提供了一系列具有相当成熟水平以上功能特征如快捷操作按钮、智能触控操作等的一致性设计,以及高度灵活性的移动应用程序集成功能,使用户享受各种娱乐内容轻松访问。
最后,从节能角度考察,如今存在的一个关键优势是 Qled 发射效率更高,即相同品质下的产品所用能源需求减少30%~45%相对于目前普遍接受的地板标准(OleD)来说,有助于用户降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消耗总额。
总结来说,在当前情况下,将谁占据领先地位仍然很难说清,因为每个领域都还有待完善,或许最终将看到真正意义上的两个平台竞争结果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揭晓。
然而,由于是基于概念提出并迅速吸引众人的关注,所以它似乎已经赢得了很多潜在客户的心,让他们期待这项新型产品未来给予他们带来的惊喜。一方面价格亲民另一方面性能优越,就如现在这样不断推广进入更多家庭中形成购买习惯。而随着消费升级潮流持续推进顾客对于电子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为了满足这个趋势 QLed 的相关优势无疑正好迎合这个时代风口,最终可能会成为彩电行业主导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