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周逵(资深媒体人)表示,作为人的骄傲在面对ChatGPT这样的高级人工智能后似乎消失了。它不仅能够迅速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还能模仿人类的交流方式,让一些原本认为自己懂得很多的人感到自己的知识和理解都可能被超越。
嘉宾蒋(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则预测,ChatGPT将在2025年或2026年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未来,它甚至有能力完全解放人们的手脚,使他们能够专注于更高层次的创造和思考。
为了探索这一可能性,我们尝试用ChatGPT制作了一期节目提纲。我们要求它为凤凰卫视的一个名为《新闻鉴证组》的节目撰写提纲,该节目旨在讨论“ChatGPT能做节目吗?未来人工智能如何与人类共存”这个主题,并邀请中国传媒大学周逵老师作为嘉宾。这一任务中,尽管存在一些错误,但我们并没有纠正,而是继续向ChatGPT提供更多关于周逵老师背景的信息——他不仅研究新闻传播理论,也参与动画制作,并拥有丰富的农业经验。最终,ChatGPT给出了一个更加详细和准确的介绍。
然而,如果输入错误或污染了其学习文本库,那么这种技术就可能会产生不可预测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如果有人故意输入错误数据并且这些数据足够多,这可能会破坏整个系统,并导致信息环境受到污染。
随着对话深入,聊天机器人的回答逐渐展现出情绪表达,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激烈。这引发了关于是否需要担心被取代的问题。美国媒体商业内幕曾报道说,即使存在10个职业有可能被替代,但是真正无法被取代的是那些依赖于情感、直觉和创新思维的人类智慧和能力。
蒋指出,即便是如今高度先进的人工智能,它们也无法真正体验到人类的情感,因为它们只是基于大量由人类编写答案所构建的大型数据库。而随着其数据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反应速度加快,其回答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这些都是基于之前编写答案中的潜意识情感。但目前看来,让机器具备像人类一样的情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周逵进一步提出,对于科学家们来说,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灵感,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而如果使用ChatGPT来代表牛顿,那么即便遇到同样的苹果砸伤事件,它也许不会产生相同的心灵触动。这反映出我们的许多知识来源并不总是经过精心设计,而往往源自真实世界中的偶然事件。此类想法对于推动科学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值得深入探讨。
最后,由于该访谈结束语由ChatGPT生成,所以具有明显的人工智能风格:
希望这次探讨能启发大家对于未来的思考,以及期待以后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惊喜与便利。
本期编导:杨新烨
文字编辑:于二丫、马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