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周逵(资深媒体人)表示,随着ChatGPT等AI技术的发展,它们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让一些领域的人类工作变得多余,使得原本认为自己具有优势的人在某些情况下显得无能为力。尽管ChatGPT并非我们时代的产物,但它对未来的影响不可小觑。
蒋(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预测,未来ChatGPT可能会大规模应用,其能力将有助于释放人类从重复性任务中解放出来。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可以用ChatGPT来制作一期节目吗?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给了ChatGPT一个题目要求,并希望它能够设计出完整的节目提纲。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ChatGPT出现了一些错误,但由于没有及时纠正,它继续向前推进。最终,它成功地为节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设定了时间框架,并且介绍了主持人的背景——凤凰卫视的梁茵,以及嘉宾周逵老师,他不仅是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专家,还有丰富的动画制作和农业研究经验。
周逵指出,即使数据源被污染,也可能导致长远内生成结果受到影响,这对于整个信息环境来说是一个潜在的问题。他担忧的是,如果有人恶意地篡改数据,那么即使是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当机器需要回答相同的问题时,他们所依据的是那些已经被污染过滤后的答案,从而导致误导性的信息传播。
接着讨论是否存在被取代的问题,美国《商业内幕》曾经报导说,10种职业将面临由AI替代。但是,在进一步探讨中,有时候这些聊天机器人表现出了情绪表达,有时候甚至非常激烈。这引发了关于机器是否能够模拟人类情感以及其底层数据如何影响其反应速度和选择范围的一系列问题。
蒋表示,就算AI产品越来越完善,只要它们依赖于由人类编写的大量数据,那么这些带有情感色彩或个人偏好的回答就更容易发生。而这对于创造性工作尤其重要,因为它们往往基于真实世界中的互动产生灵感,而这种互动是无法完全复制到任何系统中的。
最后,周逵提出科学家们如爱因斯坦、霍金、牛顿他们是否会被取代?他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作为例子说明,即便如果换成现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程序去体验那样的事件,它也很难产生同样的顿悟,因为创造性的想法通常来自于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的情境互动。因此,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