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快评南航录取通知书引黑科技涉人脸识别智能云遥控app让人物心跳加速

伴随着高考志愿填报的结束,我已经陆续收到了来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原本人们对于高考分数和志愿专业选择的关注,也逐渐转移到对录取通知书的比拼之上。我注意到,不少录取通知书中,独具特色的设计让人瞩目,比如清华大学的立体通知书、北京大学的大学堂匾额,以及上海大学的盲盒等等。而这其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南航)的录取通知书无疑别具一格。

据了解,我今年收到的南航录取通知书采用了全新设计,除了纸质版之外更是制作了微信小程序的电子版,其中嵌入了各种黑科技。在查询我的录取结果时,只需扫码进入小程序登录账号,然后经人脸识别与语音识别双重核对,即可领取电子版录取通知书,整个操作过程可以说十分智能。与此同时,人脸识别与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也加强了录取通知书的防伪性。

众所周知,近日某男生伪造清华大校友会会员证被发现,这个新闻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便暴露出我国教育行业和高校发展过程中保障公平公正的一些漏洞。而依靠人脸识别及语音识别,则能很好地对这些漏洞进行填补,是我国教育行业和高校发展过程中保障公平公正的一种有力措施。

当然,说起保障公平,在我看来,人脸识别技术在高考中的表现自然也不能忽视。近年来,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利用人脸識別技術帮助管理考试环境,以确保考试安全。这让我想到了在学校里使用的人脸识别系统,它们能够监控学生是否遵守规定,如迟到或早退,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场景也在探索使用这种技术,比如宿舍门禁、课堂监测、校园安防等。虽然这种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它存在一些风险,比如隐私泄露的问题。此外,由于这个领域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们需要更多研究以解决潜在的问题,并制定合适的人工智能政策,以确保这些工具为社会带来的益处最大化,同时减少可能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教育部已经发布了《高等院校管理服务类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专项治理行动方案》,要求各高校严控APP数量,并且保证设计相关APP的人脸采集等功能时考虑伦理性、安全性,这给未来关于如何进一步引入这样的技术奠定了基调和指明了方向。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将看到更多关于如何恰当运用这一创新手段以优化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改善我们的社会结构的情报流出。但是,在实施任何新的策略之前,我们都需要谨慎行事,并确保所有决策都是基于最终用户——即普通人的最佳利益来做出的。

标签: 科技行业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