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的话:雷军用“漂亮”的一季报,震住了格力的董小姐,却无法止住小米股价的崩盘。从17块到8块9,首日即破发的小米没能翻倍,反而越陷越深,不但坑惨了二级市场上的新韭,也套住了不少一级市场里的老司机。小米的“变脸”,决非独角兽群体里的个例,而是这个优秀团体的普遍现象。一晃眼,独角兽发情的季节已然过去,可其生根发芽的结果,究竟是市场的真实需求,还是资本裹挟下的泡沫狂欢。。。风停的时候,摔死的不只有“猪”,还有许多炙手可热的独角兽。
蹦极跳的小米
遥想当年,小米初上市,雷军也是雄姿勃发,豪言市值翻倍。
然则匆匆一年,音犹在耳,股价却在谈笑间“灰飞烟灭”。
截至收盘,受港股行情回暖的大格局影响,小米集团今天(6月19日)高开低走,股价收涨至9.76元/股。。。但要知道,自今年五月以来,小米股价已是“一路下探”,尤其在前不久的6月3日,更是创下8.92元/股的历史最低。
而为了止住跌跌不休的颓势,小米也开启了浩浩荡荡的自救计划——回购。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6月的前十个交易日里,小米居然进行了8次回购!总共耗资了6.26亿港元。而就在昨天(6月18日)晚间,小米再次释出公告,称又回购了260万股,涉及金额近2500万港元。。。如果我们把周期放长点,小米今年已经回购了12次,总耗费也超过了8亿港元。
虽是自掏腰包,但毕竟也是真金白银,再加上港股近期的回暖,小米的股价还是被抬到了9.8元/股附近,大有重回10元关口的希望。
当然,不管是回购还是蹭大盘,这都只是短期之内的表象,小米之所以失宠于市场,和其败坏的基本面脱不开干系。
其实单从财报上来看,小米的一季度答卷还算不错,一度还以22.4%的利润净增喊话格力的董小姐。
数字好看,但终属过去;股价反映的,则是小米不堪信任的未来。
首先,占小米营收重头的手机业务并不给力。
一方面国内手机市场相对萎缩,而由于研发能力存在短板,容易受制于人,其在高阶机领域的转型也不算成功,小米在愈发激烈的竞争里并不具备优势。
根据最新资料显示,小米手机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出全球前五,沦为“others”:
至于雷军喊得最响的互联网业务,也仅仅停留在利润极低的“低端制造”层面。像小米的智慧家电业务,相关产业链并不完善,看似潜力无限,但目前利润不够,没能从业务营收上体现出的它的价值。
对其画出的“大饼”,雷军显然没能自圆其说,强烈的预期差逐渐反馈到了小米的股价上去——其实相比“套牢年轻人”的二级市场,先前疯狂涌入的pre-ipo灾情更重。
以这款总额1000万美元的LP权益产品为例,根据相关档案显示,该产品对小米的估值“报价”为560亿美元。。。后来据说因为抢购者太多,又给炒到了790亿美元。
当然,和动辄1000亿刀的“市场保守预期”相比,790亿刀还算有节操的:
可在实际上,小米刚挂牌时的发行价才17港元,其对应到市值也就485亿美元,离产品预想的790亿美元相去甚远。转眼一年过去了,小米非但没有实现雷军翻倍的豪言,还反向突破,股价折腰一半。目前公司的市值仅为2300亿港元(相当于2080多亿人民币)——相比产品估值的5454亿人民币缩水了60%!
去年疯抢,今年被套
说到独角兽,工业富联算是比较少有的、没有流落在外的“本地物种”了。
“创下36天最快过会纪录、最大IPO、创新退出战略配售。。。”这家公司去年IPO的时候,也是个头顶无数光环的独角兽明星。
厂长掐指算来,距离“富士康”的上市也正好过去了整整一年,公司也在上周,迎来了4.91亿股的解禁潮——只不过对于这些股东来讲,他们考虑的并非“满载而走”,而是要不要割肉出逃。
这一年以来,工业富联以王炸开局,看似拿了一副好牌,却给打了个稀巴烂。
截止到最新(6月19日)盘面,收益于大盘行情,工业富联今日报收11.84元/股,上涨了1.63%,但相较一年前26块多的巅峰,其股价折损过半。而且和小米的情况类似,独角兽的“发难”,向来都是一二级市场通杀的。
像这次解禁的股东,就全数属于去年进场的战略投资者。厂长看了下,这些战略配售机构来头甚大,有国投集团、中国铁路这样的央企,新华保险、幸福人寿这样的险资,还有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
按照规定,以央企、国企为主的14家机构,其半数股份已于上周解禁,还剩50%需要再等半年时间。按目前最新的股价来看,对比13.77元/股的发行价,“战略配售”已经被套14%。至于关注度最高,各自认购3亿元的BAT们,他们离解禁还有2年时间。。。2年之内变数太大,也不知是福是祸。
顺便一提,破发这事,A股原本并不多见。这在欧美及港股里倒是家常便饭,因为它们那儿的溢价发行更讲究“回归理性”,要想获得资本的认可,关键要看公司是否有足够强劲的发展趋势,能不能在行业里立足脚跟。
不过时代不同了,A股也在某些方面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实际上除了工业富联,18年发行的破发股也着实不少,从下跌比例排序,有今创集团、养元饮品、华宝股份、地素时尚、华夏航空、沃格光电、科华控股、科顺股份、中国外运、江苏租赁及西菱动力等12只。
这里头,大盘的因素自然是有,但公司本身,难道就没有一点问题了吗?
独角兽的悲鸣
话说回来,独角兽原本是象征纯洁的神话动物,可如今不幸蒙尘,沦为现世里收割资本的招牌和噱头。
2018虽有“资本寒冬”之称,但却并不妨碍中国独角兽们的集体“降世”。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仅2018一年,就有97家独角兽企业拍马而来。要知道这一种族的全数才202家。。。表面上看有创始人急功近利的因素,但说到底,资本猎手的揠苗助长,也为野兽们的嗜血狂奔提供助力。
根据投中网的资料统计,2018年,“独角兽捕手”们可谓收获满满。中奖10家以上的风投机构有16家之多。其中,沈南鹏的红杉资本中国以45家的数量一枝独秀,腾讯(40家)、经纬中国(23家)、IDG(21家)等知名大牌紧随其后。
资本之所以奋力吹捧,自然是觉得“有利可图”。
厂长就拿小米来举例子吧,别看它现在有点“糊”,但只要入场够早,这“印钞机”的马力也是不容小觑。
雷军曾在公开信中提到过,“巨大的成功同样属于一路上信任小米、支援小米的投资者,比如最早期的VC,第一笔500万美元投资,今天的回报高达866倍。”
假设雷总没有记错(吹牛),那么500万美元的866倍,差不多就是300亿的回报。而根据桔子IT上的资讯,当初最早相中小米的金主有晨兴、顺为、启明和IDG。。。厂长大致算了下,姑且不论最大的赢家是谁,至少截止到去年小米上市,这些“伯乐”都已赢得了100倍以上的回报。
可惜的是,资本的狂欢并未持续多久。时间证明了,独角兽只是些头角峥嵘的野马,并非脚程绝佳、能日行千里的良驹。
刚爬上美股大炕的瑞幸咖啡,破发;两个月三次自燃自燃的蔚来汽车,破发;被新华社点名批评的趣头条,破发;深陷假货风波的聚美优品,破发。除此之外,破发大军里还有趣店、如涵、蘑菇街、美团点评。。。牵涉其中的企业实在太多,厂长用表格给大家列了一下(不完全名单),感受一下独角兽的现状:
而根据泰和资本对过去三年境外上市独角兽的情况统计,这些企业有80%的IPO基石投资者在亏钱,有50%的pre-ipo投资人在亏钱,甚至还有25%的公司估值是不如前一轮的。。。换言之,“投资级别”越后,其“胜率”越低,以至于我们广大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大多是没有盈利机会的。
之所以会这样,还要回归到独角兽“光速上市”的动机上去。
独角兽们选择在18年集中“过河”,一方面因为资金吃紧,要为“融资过冬”做准备;二来境外市场也出现了趋势转向的苗头,大家都想在市场彻底转熊之前谋取到足够的利益,为上车的一级投资者负责。
厂长这样的说辞还是比较含蓄的。。。实际上,独角兽里有大批像瑞幸这般,为求上市不计后果烧钱的公司,而这些企业,没有持续的盈利效应——它们的价值增值都在上市之前完成,乃至透支。这样的企业上市之后,很快就会沦为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
从这一点来看,大部分的独角兽只是在做PPT,都是想做贾布斯但又不敢的“野马”。不过有一句说一句,亏损和烧钱不是一回事,有的亏损是在做专案,其谋在将来的“更好”;而有的烧钱纯粹为了“做业绩”,其谋在“更快”地上市。
不幸的是,大多数的资本,似乎都更偏爱“更快”,而不是“更好”和“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