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U11诞生地走访宏达电龟山厂生产线,以及设计、音效与光学部门 在 HTC U11 发表前,宏达电罕见地针对媒体与部分合作伙伴,公开了他们位于桃园龟山的厂区,以及板桥总部的设计、声学、光学研发部门。HTC 所有的产品均在制造,而桃园厂区是是产品封装及测试的主要场所,流程全都标准化,以维持稳定的品质。HTC 手机的产线位于龟山厂的 3 至 4 楼。进入厂区,我们必须换上防护衣、鞋、帽,避免污染产品;同时我们也无法拍照。所以本篇只能以文字叙述,照片的部分均是由宏达电方面提供。 宏达电桃园龟山厂 首先来到 3 楼,全开的生产线,上面正在进行的当然就是当时还未发表的 HTC U11。这边主要是进行手机主板的 SMT 表面贴焊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制程。此区的人力极少,几乎都是全自动化生产,仅配置少数的操作员,以及必要环节的品质检验员。 此处的软硬件皆由 HTC 自行投入开发,全自动化流程除了可以降低人为疏失,维持 SMT 的良率在 99.9% 之外,此处的产线末端也有机台可以快速完成主板的各项机能测试,若发现零件不良,则整批零件将会被退回,维持生产品质。 结束 SMT 制程,我们随着合格的机板进入 4 楼厂区。相较于 3F“机比人多”,这边就是以人工作业为主,人与机器的比例大约 9:1,主要是人的细腻度以及多角度的灵活度,目前相较于机械自动化机台还是有其优势。我们在这边看到为数众多的员工,以及数条产线同时进行,前半段主要是手机零件的驵装,每个作业员都有其负责的项目,同时他们也必须学习前后两站的工作,以便需要的时候可以互相支援。组装过程中,还会针对手机抽样进行由 HTC 自行设计的防水与滚摔(Tumble Test)初测,透过气密与多次翻滚碰撞,确保元件组装的品质与耐用度。而在这些过程中,手机也都会装上特殊的保护套,以免造成伤害。 组装完毕的手机,会被送进一台机器进行一连串功能的自动化测试与 FQC(Floor Quality Control)终端检测,针对相机、天线、与语音等三大项目进行确认,甚至涵盖了光感测、闪光灯、陀螺仪、相机白平衡、成像表现等细节。在自动化测试中,机械手臂会扫描每一支手机屏幕上的 QR-Code,然后依照项目进行完整的测试。 测试完毕的手机,会被送到下一站,依照出货地区写入指定的系统版本、语言等,另外每支手机独一无二的 IMEI,也是在这边完成指派,到这边手机就已经是可出货的状态。 其中,一定比例的手机将会再被送到名为CDIT(Customer Driven Integrity Test)“客户导向整合测试”的单位,这边的作业员会以AQL(Acceptable Quality Limit)品质允收标准来进行抽验,具体来说就是他们会模拟消费者的使用方式,实际操作手机的各项功能,以发觉手机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这部分良率达到可达 99.95%。 终于到了最后一站,所有完成的手机就会送到最后几站进行包装,然后依照空运的规格打板,也就是把产品依照次序堆叠在栈板上。接着就是铺货到各地的仓库与通路,等待消费者购买啰! HTC Design Studio 接着回到新北市板桥的 HTC 总部。其实这边因为工作的关系已经来过好几次,但有人带着导览这还是第一次。这整栋白色大楼的设计都以环保为核心,无论是采光、空调、雨水储存、电力回收、LED 灯具,以至于建造时的建材与废料控管,都符合国际对于绿建筑的标准。 第一站我们来到位于 16 楼的设计部门:HTC Design Studio。除了全开放式的工作环境,HTC Design Studio 中央有两间落地透明玻璃隔出的会议室,办公室的各个角落也散布着不同造型的桌椅及沙发,就是希望能够强化设计师之间的沟通讨论。而有别于其他楼层采用白光 LED 灯具,Design Studio 整体空间采用暖色调光线,让整体的氛围比较轻松休闲。 除了台北总部的 HTC Design Studio 之外,美国旧金山还有一间名为 One & Company Design(One & Co)的公司,分别有 50 与 30 多位设计师,分别负责工业设计(ID)、界面设计(UI)、视觉整合设计(Integrated Design)、使用者经验(UX)、软材料设计(Soft Goods)、CMF(Color、Material and Finish)设计与包装设计(Packaging)等。其中,CMF 决定消费者对产品的第一印象。 在 Design Studio 中有一间房间,陈列各种设计与艺术等相关杂志与书籍,摆放着许多不同颜色、材质的色块、模板与设计物、以及历年来设计过的模型与设计图,让设计团队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讨论产品的颜色、材质及表面处理,并随时找寻灵感。房间中还配备有专业灯光设备,能够模拟各种光源及色温,让设计团队能模拟产品在各个环境下的样貌,为产品的颜色、材质及表面处理找出他们认为最合适的组合。 多数人来到 HTC Design Studio,应该都会被入口处的产品陈列空间所吸引而伫足许久。这边展示的是历年HTC所创作的各项产品,包含智能手机、HTC Re 迷你摄录影机及各种配件等。只能说,这边我只看到好多可惜!超多颜色都超赞的啊!虽然最后可能因为市场考量或是商品化不易等因素,最后并没有实际面市,但说真的,好多让人眼睛一亮的颜色!而最近 HTC 手机的用色也越来越大胆,希望未来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多彩的 HTC 智能手机。 HTC R&D 声音实验室 从收购 Beats Audio,到后来的 BoomSound 以及双前置喇叭,以至于最新的 USonic。“音质”一直都是 HTC 手机所强调的重点特色,而我们也来到位于总部大楼 10 分钟步行距离的 HTC 的声音实验室参观。里头最特殊的配备,当属全无回响室(Anechoic Chamber)以及专业聆听室(Listening Room)两个区域。 全无回响室是具有专业配备且符合标准的实验室,四面八方墙面上皆包覆着隔音海绵,能够完全隔绝外在的声音不受干扰。在毫无外在声音干扰的环境中,透过模拟真人模型的特殊器材,进行声音、电话、录音、耳机等音效测试,搭配回响室外的讯号器接收讯号与分析,来调校出符合标准规范的声音品质与效果。 专业聆听室一样有专业配备以及包覆隔音海绵,但没有无回响室的抗回音结构。在聆听室的四个角落接配备喇叭,中央则有一组重低音,以 5.1 声道模拟各种户外场景音效,如捷运站、咖啡厅、街道,甚至歌剧院等环境,除了调校音效外,四个角落的喇叭还能模拟真实环境进行360度录音测试。 HTC R&D 相机实验室 声音实验室的另一侧,是HTC 的相机实验室。一进到这个空间,会发现所有的墙面、窗帘都是黑色,并能完全隔绝户外光线,有点像冲洗底片的暗房,这是为了降低在调校手机相机的过程中所可能受到的干扰。 HTC R&D 相机实验室透过各种设备,在标准的环境下针对相机模组进行一些测试,例如:利用相机拍摄标准分辨率测试图,看拍摄出来的照片其清楚的线条数目为何并进行分辨率分析,或是把相机置于可控光色温与亮度的灯箱内,借由灯箱模拟所有光照强度与温度的组合模式并进行调校,以完成色温色准测试。甚至还有可以产生各种角度晃动的机器,让手机纪录 OIS 模组的运作状况,借此提供工程师相关的优画参考。实验室内也有一块区域摆设色彩鲜艳的物品,可以实际拍摄照片后进行图像分析。此外,还有许多道具与设备,可以进行针对影片的稳定性与细节表现进行录影测试。 后记 这次所走访的桃园厂区以及新店的设计与 RD 部门,都是 HTC 过去绝少对外开放参观的区域。亲自走过一次,才会具体了解到,一支手机从无到有、从一张草图一直到最后进到通路铺货销售,中间需要经过多少研发团队与生产人力、投入多少时间与开发资源才能完成。所以说,很多人喜欢去算手机的成本,例如手机面板多少成本、机壳多少成本、DRAM 多少成本、电池又多少成本、处理器又多少成本,加一加然后出来说“某某手机成本才多少,居然卖多少”,这样的其实是很不完整的。当你实际看到这些平常隐身在幕后的付出,才会知道做为一个品牌自主开发一样好商品(不只是 HTC,所有真正在做自有品牌研发的都是如此),所投入的绝对不只是表面看到的那样而已。正所谓,魔鬼藏在细节里,那些难以轻易被量化的,往往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回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