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十一”还有不到两个月,彩电厂家已经开始针对大屏幕液晶电视进行“价格拦截”。 昨日(8月11日),海信宣布从本周末起, 42英寸大屏幕液晶电视跌破 2万元,只售 19999元。此前,其 42英寸液晶电视市场价格在 25000元左右。记者同时从康佳天津分公司了解到,下个月,其 40英寸、 42英寸液晶电视也将全面上市。其中, 40英寸液晶电视预计定价在 1.6万元左右, 42英寸液晶电视上市价预计在 1.8万-1.9万元之间。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 37英寸和 40英寸液晶电视被公认为性价比最高。在国产产品中,以上两种型号产品的正常市场价位应该在 1.4万元和 1.8万元左右。有市场人士担心, 42英寸液晶电视价格大幅下调,很可能挤压 40英寸液晶电视的市场份额。就此,海信天津分公司负责人认为,降价后, 42英寸液晶电视仍与 40英寸液晶电视存在 2000元左右的差价。该差价属于合理范围,不会对 40英寸液晶电视的销量造成直接影响。 每年“五一”之后,按照常规,彩电市场开始进入淡季。但是,在渠道商主导的几轮降价行为带动下,今年平板市场开始呈现“淡季不淡”的市场特征。最为明显的例证就是今年 7月底、 8月初的两轮降价。 此次大屏幕液晶电视降价,是自“五一”后又一轮以厂家为主导的降价行为,是否会引发其他厂家大规模跟进值得关注。不过,记者从创维等厂家了解到,目前暂无跟进打算。 多位厂家负责人向记者传递的信息表明,目前国产平板电视价格已达到最低谷,甚至部分工厂平板电视业务“报亏”,已经无法继续低价征战。康佳有关负责人证实,目前各工厂平板电视业务肯定是微利。厂家只能依靠差异化产品战略,借助部分中高端产品获利。 业内人士分析,“十一”之前平板市场将主要表现为个别型号的价格调整。“十一”将演变成明朗化的价格战。届时,降价产品将集中在 32英寸以上的大屏幕电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