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4月1日起,凡使用静态码扫码支付单日不得超过500元,动态码则不受此次新规影响。所谓的静态码就是商家贴在收银台那种不变换的码。
事实上,静态码支付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消费习惯。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买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于商家而言,不仅省了去银行存钱的麻烦,还避免了假币。
此前静态码限额新规刚刚出台时,一众专家强调,这是出于保护我们的资金安全。因为静态码容易被篡改或变造、容易携带木马或病毒,风险防范能力不高,所以才规定了单日的支付限额。如果在安全和便利中间二选一,肯定是安全第一,但以安全系数低为由就直接对静态码进行超低限额,这种做法站得住脚吗?
就目前来看,全中国十几亿人,每天都有无数次的扫码消费,但似乎没有听说过出现什么严重的资金安全问题。而且支付宝和微信都设置了对应的保险产品,每次资金出现安全事故后他们都会做出赔偿的。所以限额带来的安全考虑,或多或少有一点画蛇添足的感觉。
而且大部分人在消费的时候其实都是理智的,大家在扫码和被扫的时候都是十分小心的,自己的钱看的还是比较紧的。其实任何事情不可能只有好的一面,没有坏的一面,就看它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可以说扫静态码支付出现事故的概率是少之又少。而作为产品提供方,其实风险提示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防患于未然手段,比如将收款人的信息在支付过程之中展示给消费者,并且需要消费者确认,那这种理性判断的作用就又提高了一个等级。其实,安全机制比限制交易更加有价值。
有微博网友就央行限额新规反问到,“是吗,真的很容易出问题吗?你身边有人被转走了钱吗?限制静态码不限制动态码,可是扫码枪收的钱要千分之六的手续费你知道吗?而且像我们这种等同于零售商的商户来说,根本就没扫码枪。”
或许上述网友说出了央行推出扫码限额的真正原因,就是现在大家用刷卡的情况太少了。因为我们如果在商家刷银联卡,那么银行是可以获得返点的,它是有手续费的。现在大家都扫码支付了,那么银行就不能再收到手续费。从表面上看,央行做出这个规定是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但是背后极有可能是有银行的某种需求。
静态码支付开始限额500元是在4月1日开始的,很多网友说是愚人节“”,其实也是的,对移动支付已经习惯的人来说,确实带来一些不便。尤其是在餐饮、教育培训、健身美容、汽车美容等消费场景,最有可能增添许多麻烦。不受影响的,怕是只有加油站、商超等一直使用动态支付码的场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