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全球范围内,ChatGPT的迅速崛起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它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工作机制是什么?会不会取代记者的角色?我们如何应对ChatGPT的未来发展?光明网《创新改变中国》专栏就此问题,与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曹立宏进行了深入交流。
专家简介
曹立宏是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他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在类脑智能和计算方面。
“ChatGPT使用体验”
聊到自己使用ChatGPT的情况,曹立宏表示:“相比之前的模型,如GPT3,它在流畅性上确有所提升,但对于专业知识领域,它仍显得不足。”他指出尽管ChatGPT采用强化学习机制,并且在语言生成能力上取得显著进步,但对于更新知识点而言,还存在一定限制,如无法及时适应新信息。此外,作为AI系统,ChatGPT缺乏具身体验,这影响了其理解深度的问题能力。
“记者职业安全”
谈及记者是否会被替代的问题时,曹立宏认为:“虽然目前AI技术已经很先进,但作为记者需要基于深刻理解提问,这一点当前AI尚未能完全掌握。此外,对情感判断和快速了解受访者的性格等方面,也不是目前AI能够实现的事项。”
“更多只是辅助工具”
评论中提到的观点,“穿着一个AI马甲”,表达的是尽管自然语言处理取得巨大突破,但是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应当保持警惕,因为这些工具可能会对专业领域产生误导。另外,“不要把它看作是真正的人工智能”也同样反映了这一观点,即便具有广泛知识面,但在深度思考上的局限性仍然存在。
“未来需警惕滥用”
最后,在讨论未来的发展趋势时,曹立宏提出两种可能性:一是继续优化现有的神经网络结构;二是探索更接近生物大脑的算法。在这两条路径中,都需要解决一些核心难题,以避免未来出现滥用的情况,从而带来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