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造福人类的奇迹ChatGPT热潮背后的冷思考它是否真的在一本正经地讲述着荒唐故事

编者按:

在全球范围内,ChatGPT的迅速崛起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它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工作机制究竟是什么?是否有可能取代记者的角色?我们应该如何看待ChatGPT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深入探讨这一话题,光明网《创新改变中国》栏目特此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曹立宏进行专访,以人工智能的视角分析ChatGPT。

专家简介

曹立宏是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中传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以及教育部科技委员会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专委会委员。他在类脑智能和计算领域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

“ChatGPT使用感不错,但也存在不足”

光明网:您对ChatGPT有什么具体体验吗?它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也有哪些明显不足?

曹立宏:相比于之前的GPT3,感觉确实有很大的进步,它对话流畅性提升了很多,这说明现在语言生成模式已经相当成熟。不过,对于专业知识尤其是较为深奥的问题,它就容易出问题。

ChatGPT通过人类反馈驱动强化学习,这使得它在语言生成能力上表现出色,加上聊天功能,使其变得非常吸引人。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商业推广的一个成功模式。目前,我们发现一个限制点,即内容更新不是特别频繁。例如,如果问它什么是最近火爆的小说或电视剧,它可能不会给出准确答案,因为这涉及到AI中的遗忘现象——即快速学习新知识而不影响已有的知识库。这仍然是一个AI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在于缺乏概念性的体验感知,这正是我们所说的常识,那些从生活环境中积累起来的知识,比如重力等。对于一件东西,我们不仅看到,还能听到,有时候还能触摸、闻到甚至尝试。而这些全方位体验,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如果你看到一个黑色的苹果,你敢吃吗?你肯定会犹豫,因为直觉告诉你那可能是一根烂苹果。你可以通过触摸来确认。但自然语言处理中的“理解”,仅限于文本信息,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

图片由百度文心大模型 AI 生成

关键词:《狂飙》,灾难性遗忘,常识,具身体验

“记者被替代可能性并不高”

光明网:作为记者,被ChatGPT这样的工具替代的情况怎么看?

曹立宏:我认为当前并无需过分担忧被替代的情形,因为记者的核心工作依赖于深度理解,而这方面,ChatGPT目前尚未达到水平。此外,它还没有接触情感系统,而这个能力对于记者的采访过程至关重要。而且,在采访过程中快速掌握受访者的性格等信息,不同於机器当前所能达到的水平。

图片由百度文心大模型 AI 生成

关键词:记者,深度理解,提问

“更多只是辅助工具”

光明网:“您曾评论过‘穿上了AI马甲’的话,您如何解读这些观点?”

曹立宏:“近年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巨大进展,但许多学生选择这个方向更易找到工作。大多数企业也需求如此人才,但作为科研人员,我感到担忧,因为它们对专业领域往往胡乱言论。因此,将其当作导向指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我称之为穿着AI深度学习马甲,其本身并不具备像科研人员那样专业思考和专业知识。”

另一句,“不要将其视作真正的人工智能”,因为AI旨在模仿人类智慧。当我们说一个人很聪明时,我们通常意味着他们能够基于复杂情境做出合适决策。但 Chat Gpt 在这种意义上超越了人类,却不能像人们那样以深刻洞察进行思考。此外,对具有科学精髓的问题,他们通常回答流畅但又是一本正经地胡扯。

图片由百度文心大模型 AI 生成

关键词:辅助工具

未来需警惕滥用chatgpt:

光明网:“如何评价chatgpt未来发展趋势?”

曹立宏:“我认为 chatgpt 有两条发展路径。一条是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神经元模型构建,并运用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但这种方法偏离生物大脑结构及其学习算法,因此连最著名的大脑科学家Geoffrey Hinton都正在寻找更接近生物大脑的大型算法。这意味着要改造核心部分,就像是手术一般困难。

另一种路径,则是在考虑人的思维方式,从头开始重新构想,如将概念转化为量化形式(如apple, pear)—变成所谓词汇量化表示形式(word embedding),这样做出的chatgpt则更符合人的记忆存储和学习方式,从而演变成为更加类似人的chatgpt。

未来 chatgpt 会成为人们喜欢使用的一个工具,我自己也会使用。不过如果缺乏判断其极限能力,那么 chat g pt 将被滥用带来巨大的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