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委排行榜炙热ChatGPT狂欢中潜藏的冷思考它或许正在一本正经书里胡说八道

编者按:

在全球范围内,ChatGPT的迅速崛起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背后的原理和工作机制究竟是什么?它是否有可能取代记者的角色?我们应该如何看待ChatGPT的未来发展?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曹立宏。他从人工智能的角度出发,对ChatGPT进行了深入分析。

专家简介

曹立宏是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中传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及教育部科技委员会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专委会委员。他致力于类脑智能和计算领域的研究。

“ChatGPT使用感不错,但也有不足”

光明网:您对ChatGPT持什么态度?它在哪些方面表现突出,又存在哪些不足?

曹立宏:相比以往,我认为ChatGPT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在对话流畅性上,它提供了较好的体验。对于一般知识点以及浅显专业信息,它能够准确且组织得当。但当涉及到更为专业或复杂的问题时,它就会遇到困难。

聊天方式结合强化学习机制使得语言生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这也许可以视作一种商业模式上的成功。不过,目前存在一个问题,即内容更新速度不够快。这就像问它最火的电视剧时,它可能回答《狂飙》,但这反映出了AI中的遗忘现象——即如何快速学习新知识而又不影响已有知识,这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

此外,ChatGPT缺乏概念层面的体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常识,而这种常识是通过生活环境积累起来的,不仅仅依赖于文本理解。例如,当看到一个黑色苹果,你不会直接吃掉,因为你需要通过触觉来判断是否烂掉。而人类理解很多事情都是全方位参与式,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理解”只限于文字表达,是一种浅薄形式。

图片由百度文心大模型 AI 生成

关键词:《狂飙》,灾难性遗忘,常识,具身体验

“记者职责超越简单提问”

光明网:作为记者被替代的情况,您怎么看?

曹立宏:我认为现在还没有太多理由担忧记者的位置,因为记者并不只是提出问题的人。在深入理解这一点上,ChatGPT仍旧无法达到。我还要指出的是,其情感系统并未涉及,因此重要的情绪沟通和快速了解受访者等方面,也不是当前AI能做到的。

此外,被要求快速适应新的情况,这也是记者的核心优势,而这正是目前AI尚无法实现的事情。

图片由百度文心大模型 AI 生成

关键词:记者,大众化认知能力

“更多还是辅助工具”

光明网:“穿着深度学习马甲”的评价,以及其他评论,您如何解读?

曹立宏:过去几年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吸引了大量学生追求这个方向。此外许多企业也需要这样的技能,但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却感到担忧,因为它们对于专业领域的话题很容易胡说八道。如果将这些工具视为导向性的,那么他们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我称之为穿上了深度学习之衣,他们并非真正具有专业思考或知识水平。

另一方面,我建议不要把它们完全当作AI去看待,因为AI本质上旨在模仿人类智慧。尽管它们拥有广泛的知识面,却无法像人类那样进行深入思考。当涉及到科学思维和深刻洞察时,它们通常非常流畅但过分自信地胡说八道。

图片由百度文心大模型 AI 生成

关键词:辅助工具,无需过分乐观

“警惕滥用趋势”

光明网:“未来怎么看待?”

曹立宏:“我相信 ChatGPT 将走两条路。一条路径是继续沿着基于神经网络的大规模数据训练前沿推进;另一条则是在构建更加接近生物大脑结构的心理学模型基础上进行创新。不幸的是,即使包括领先的大神级人物Geoffrey Hinton,他也在寻找更接近真实大脑结构的心理学算法。不过,由于我们还没找到完美解决方案,要改善这样一个核心部分,就像是手术一样困难。

第二种路径,或许可以借鉴生物心理过程,比如将苹果等概念转换成向量形式,如同我们的头部形成想法一样。这既有希望也有挑战,如果能找到类似方法,也许有一天真的能出现更加类似人的虚拟助手。但若缺乏对其极限能力认识,将导致滥用,从而产生重大后果。”

图片由百д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