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几年的百度,不难发现它在技术领域的投入方面,也的确是大手笔。
2022年Q3财报显示,百度第三季度研发投入为58亿元,核心研发费率连续8个季度超过20%。2021年,百度研发投入累计达221亿元,占核心收入比例23%。
近十年来,百度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进行研发。
目前看来,移动生态、智能云和自动驾驶,是百度重点押注的方向。
自动驾驶方面,百道已经拓展出了智慧交通、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服务等多样化场景,这些场景又与百度智能云形成了生态效应,让百道在AI界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以智能驾驶为例,无人驾驶出租车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变现方式,在去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2022年第三季度,提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萝卜快跑相关订单已超过47.4万单,上升311%,环比增长65%。
不得不注意的是光是2020年,一边是高昂的研发投入,一边是缓慢的变现速度,而这项业务后续也需要长期投入,但从数据上看,这项业务的投入与成效并不匹配。
一边是高昂的一方,一边缓慢的一方,这样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今年1月10日,在百道召开创大会上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他会将重点放在增长上。
种种迹象表明,还有许多困难待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推测说,即便推出了聊天机器人,它们真实能赚钱吗?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医疗领域,大厂如阿里也在城市、工业、环境、农业航空等领域推出了对应ET大脑,将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腾讯方面,其依托腾讯云技术推出的医学影像AI产品——腾讯觅影,为全国智慧医疗机构和医学影像中心提供了云服务。
整体看来海内外互联网企业都争相涌向AI医疗赛道。但是不管怎么说,无论是AI医疗还是聊天机器人,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这一点毋容置疑。
以ChatGPT为例,每次有人使用ChatGPT时,它耗费价值约几美分计算能力。这也说明了免费ChatGPT很难长期运营下去。而这是OpenAI决定推出付费版ChatGPT,加速商业化重要原因之一。
从中也不难看出,即将在3月份推出的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服务必须打好商业化基础。不过,就现在来看,比起其他竞争对手来说,它同质化严重缺乏细致打磨,而且由于业务线太多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这些buff叠加到一起,不经意间就会拖后腿。
目前看来,没有找到适配有效变现道路。互联网格局正在演变布局“AI 云计算”也是互联网大厂创造新价值的手段。全球及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越显著且迅速发展带动着整个产业进步。不仅如此,它作为云计算的大宝贝,现在也是巨头们竞争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