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几年的百度,不难发现它在技术领域的投入方面,也的确是大手笔。2022年Q3财报显示,百度第三季度研发投入为58亿元,核心研发费率连续8个季度超过20%。2021年,百度研发投入累计达221亿元,占核心收入比例23%。近十年来,百度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进行研发。
目前看来,移动生态、智能云和自动驾驶,是百度重点押注的方向。自动驾驶方面,百度已经拓展出了智慧交通、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服务等多样化场景,这些场景又与百度智能云形成了生态效应,让百度在AI界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以智能驾驶为例,无人驾驶出租车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变现方式,在去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022年第三季度,提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萝卜快跑相关订单已超过47.4万单,上升311%,环比增长65%。
不得不注意的是,一边是高昂的研发投入,一边是缓慢的变现速度,比如说光是2020年,就砸了200个亿到自动驾驶业务上,但从数据上看,这项业务的投资与成效并不匹配。一边是高昂的一方,一边是不理想的情况下,还有推出的聊天机器人真不一定能赚钱。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如此,还有阿里也在城市、工业、环境、农业、航空等领域推出了对应ET大脑,将AI技术与产业进行了深刻融合。而腾讯方面,则依托腾讯云技术,对医学影像AI产品——腾讯觅影进行了深耕,为全国智慧医疗机构和医学影像中心提供了云服务,并且还公布了全新的医疗AI模型“Med-PaLM”,该模型可以直接与人类医生水平相匹敌。
整体看来,无论是在AI医疗还是聊天机器人,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这也是OpenAI决定推出付费版ChatGPT,加速商业化进程的一个原因。而从中也不难看出,即将推出的这个聊天机器人的商业化基础同样必须打好,而目前情况下,其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细致打磨,而且由于业务线太多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这些问题叠加会拖后腿。
互联网格局正在演变,其中布局“AI 云计算”也是互联网大厂创造新价值的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经超越4000亿元,有预测2030年会增长至1万亿元。不仅如此,它们作为云计算和大数据结合产物,也成为了云计算巨头们竞争焦点之一。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华为云也在紧跟其后,在2019年的收入约85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六,最终到了2021年的收入飙升至201亿美元,大幅增长34%。而对于阿里来说,以调整组织架构让CEO张勇掌管阿里云业务,这意味着他们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但同时,也面临着华为云及其他几个主要玩家(包括但不限于腾讯和 百度)的激烈竞争,以及市场份额被挤压的问题。此时,“AI 云计算”、“AI 医疗”等新兴行业正在逐渐成熟,并且更多的大型企业开始拥抱人工智能,将带动整个市场格局发生变化。